同理心拯救世界

[CakeResume] HR眼中的UI/UX職缺

來紀錄一下最近參加的一個聚會

主題:CakeResume#10月設計招募流程找到優秀人才 ─ AsiaYo & Softall 招募實務分享

主辦:CakeResume

場地:AsiaYou!的台灣辦公室(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19樓之3)

內容:兩位資深HR分別分享UI/UX設計工程師職缺的招募流程,以及HR工作的技巧和經驗。

不過我又不是HR(人資)為什麼我會想去參加招募人員的社群活動?
因為我…
1. 剛好那天晚上有空
2. 對台灣企業看待UI/UX設計職缺的角度有興趣
3. 心想CakeResume辦的活動品質應該還OK
4. 讓自己不要太邊緣(?)

UI/UX設計人才招募

當天現場感覺的出來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人其實不少,大約分為兩類人
Recruit: 多數為公司方想了解此職缺大家會如何招募
Others: 也有其他人(可能是求職者或學生)想了解在公司眼中此職缺的招募條件

熱門的User Experience Designer

在全球數位產品發展趨勢和台灣UX前輩們的推動下
越來越多台灣企業傾向開立UX職缺,或在UI相關職缺內附註UX的敘述。
但UX的定義和範疇其實又廣又複雜
大概87%的人都覺得自己可以區分UX和傳統美工的差異就代表他們懂UX是啥
下面這張是互動設計相關領域的專業範疇圖

可以看到視覺設計(Visual Design)介面設計(Interface Design)其實只占其中一小部分
整個UX範圍有那~~~麼大

但這絕對不該是超人拯救世界的故事走向
我認為這比較像一個掃地阿姨的角色

打掃阿姨最知道清潔的原理也知道乾淨會讓大家舒服
(就像UX人肚子裡有美學、心理學、各種設計準則,並把使用者放在心裡供著)

但漸漸的打掃阿姨一直努力打掃後,大家多少也都會逐漸有共識和默契,會願意在自己所及範圍內來維持環境的整潔
(像是自己的大便沾到馬桶要拿馬桶刷弄一下)

回到數位產品的研發上,大家就會漸漸把使用者放到自己的方便之前
(像是後端人員就會願意每週花一點時間討論優化效能,而不只是應付業務和PM的需求就好)

就差在產品永遠沒有完美的一天,人類的毛就是又臭又多。
但打掃阿姨打掃得乾淨到一個程度即可,畢竟大家不會睡在公司地板(可能有些人需要?),也不想走路走到一半滑倒。

好了進入正題…


以下為當日HR分享內容的重點整理(他人經驗僅供參考,盡信書不如無書)

HR眼中理想的UI/UX設計人才

全端設計師

具備扎實設計基礎、有Design-driven的領導與管理能力、同時具備前端開發能力。

據講者所言台灣這樣的人很少,但其實應該是國外給的錢比較多。
畢竟原本HR的目標應該就是找最適合自己公司的人,有可能公司實際是比較需要美工而且預算又不高。

通知面試前

學歷重要性

當然有上圖相關領域科系畢業且研究所以上是最好的(研究所是我加的,除非像賈伯斯是直覺性天才,不然論證能力很重要)
但如果有助益的過往經歷人格特質是很加分的
常常工作經驗可以超越學歷的重要性
但在還沒見面前人格特質很難正確評估,所以在履歷中明確列入相關經歷很重要。

必要基本能力

1. 對問題和需求的理解洞察
2. 美學基礎
3. 相關工具的使用能力
4. 資訊視覺化能力
5. 行銷敏銳力和對市場的喜好是否與公司契合

實際面試過程

當然上述那些基本能力也會在實際面對面的時候去做評估

人格特質

對公司來說,適合各個企業的人格特質可能不同。
這邊以新創軟體公司而言,HR列舉了上述幾項人格特質。
當然不是期望社會有一堆複製人,而是希望在遭遇特定情況時可以合適的處理應對
因此,面試官會使用一些題目,來測試面試者的應對能力。
如果應對的結果都有大致符合這幾項,基本上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。

針對題目會中有分享的,這邊就不列舉,特定領域題目還是由該領域專家來出會比較好一點。
但如果想對這個領域的面試題目做準備,在具備基礎知識情況下,多看一些好的案例,當下說得出所以然應該就蠻OK了(或是Google一下也有人分享)。

適合公司

前面講了好幾項條件都不是指只有那樣才是最好
所有事情都沒有絕對好壞,只有適合不適合
除了市場行銷方向、人格特質、經驗之外
還有設計的流程和方法是否和公司現行做法相容
這也是蠻重要的,到時候進去才怪東怪西說做不出成果大家也是蠻困擾的。

面試後

不錄取是否通知

答案是:YES
這邊就比較For HR的了
HR工作服務的目標對象除了公司外就是面試者
為維持好的服務體驗
好好地向無緣人道別並送上祝福也是蠻重要的
畢竟在CRM(顧客關係管理)中有說到「壞評論擴散的效率遠高於好評論」
面試者也是有可能在任何地方針對這家公司做出評價


最後,QA時間時有一個不錯的問答我想在這邊分享一下。

資深HR對轉換跑道者的看法

基本上一般公司都會保留至少10-20%的扣打給有潛力的人才
但也不是盲賭
主要會看是否打中下面幾點

1. 1+1>2
早期經驗是否持續累積,並對接續的挑戰形成加乘效果?
跨領域並不是一直碰不同領域就好了,如果每個領域都不夠深,至少也要把所學經驗好好應用。
出來之後沒有老師逼你學,把腦袋的東西還給誰的話可不再是玩笑,自己人生自己負責XD

2. 年紀較輕
當然這不是絕對,不過就目前社會而言,30歲之前還在探索方向的人,相對30歲以上比較正常。

3. 精益求精
針對想改變的人,有強烈的學習態度是很基本的成功要素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。

以上就是我針對這次聚會的整理和分享,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或直接在下面留言
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


向上滑動